民国初年,河北某地一青年别离新婚妻子,到东北孙家台谋生 两年后接来妻子,在山上一间草屋安家,夫妻和睦 不久,妻子生下儿子 但好景不长,在一次群殴中,丈夫被打成重伤,卧床不起,家庭顿时断绝了生活来源 在借债无门的情况下,丈夫只得将妻子抵押给妓院,期望身体康复 ,还清债务,再赎回妻子,夫妻团圆 身体初愈后,他拼命干活存钱,但收入甚微 为早日赎回妻子,企图借赌博赢钱 但结果却输掉了钱,也输掉了志气 一个粗鲁的巡官,看上了他妻子,想娶为填房 为了生活,夫妻都同意了巡官的要求 巡官给丈夫安排了工作,将他们的儿子送入学校读书 这对饱尝生活折磨的恩爱夫妻 ,在百般无奈的情况下,只好偷偷地在高粱地里重温旧好 张艾嘉青年妻子王道青年这同样是一个发生在高粱地里的故事,有人称其为台湾版的《红高粱》,但事实在后来《红高粱》的电影改编创作中,确实是受到了该片的一些影响 故事围绕着一对苦命而多灾多难的夫妇展开叙事,虽有夫妻之名,却最终要沦落到高粱地里野合,并为此付出代价 影片借旧有年代的大背景,涂绘了一幅带有明显创痕的时代之诗,小野的剧本彰显出纯熟与老道的驾御能力,将整个故事的基调由淡淡的叙事感染上一重无奈的抑郁,令人为之深思 该片取材于子于的《孙家台》小说集,故事极佳,深刻地写出贫贱夫妻百事哀的人生无奈,是大陆片中少有的内涵深沉之作 可惜新导演杨立国虽态度诚恳可嘉,但功力仍有不足,尤其未能拍出北国的景观和气氛,加上制片费用的限制,技术上的表现仍略嫌粗糙 然而,整体上仍是一部题材别致的动人之作,张艾嘉与王道的演出都相当不俗 小野(1951年—),本名李远,1951年10月30日出生于台北,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生物系学士,成功高中毕业,曾任国立阳明大学及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助教 1973年开始文学创作,1980年,从美国回到中国台湾,入中央电影公司从事剧本创作 担任中央电影公司制片企划部副理兼企划组长,并且结识导演吴念真,一起合作推动台湾新浪潮电影运动 1990年代初,小野担任由《远见》杂志投资之《寻找台湾生命力》电视影片的策画及总撰稿 曾任台湾电视公司董事,在任内推动“台湾电视文艺复兴运动” 曾经担任中国电视公司、中华电视公司的顾问、董事 曾经带动中视八点档连续剧的制作方向朝向年轻化,制作《少年十五二十时》等八点档连续剧 目前为中华电视公司总经理 小野著作丰富,也屡次获奖得到肯定,以散文为最多,而涵盖小说、童话、电影剧本,作品至今合计逾一百部 作品往往以家庭与学校体制为主题 多年来他作品中对于台湾学校教育的诸多检讨、提案,十几年来在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之下也渐渐有所修正与实现 小野作品也描写家庭生活,轻松的笔调却不失真实韵味,颇受读者喜爱,也使小野作品能长年畅销